登录 注册 退出
高血压的20条认知误区,您占几条?
栏目:养生科普 发布时间:2023-08-14
高血压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,可引起心、脑、肾、眼等全身多个靶器官的损害,造成冠心病、脑卒中、心力衰竭、肾功能损害、眼底病变等严重并发症。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.7亿,平均每4个成年人就有1人患高血压。另据调查,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45.2%,是非糖尿患者群的两倍。相比之下,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知晓率、服药率和控制率均比较低,分别只有51.6%、4

高血压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,可引起心、脑、肾、眼等全身多个靶器官的损害,造成冠心病、脑卒中、心力衰竭、肾功能损害、眼底病变等严重并发症。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.7亿,平均每4个成年人就有1人患高血压。另据调查,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45.2%,是非糖尿患者群的两倍。相比之下,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知晓率、服药率和控制率均比较低,分别只有51.6%45.8%16.8%,而认知观念落后是造成目前这种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。那么,对于高血压普遍存在的认知误区有哪些呢?


01

老年人血压高点属于正常,不需要干预


在很多人看来,血压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属于正常的生理变化,因而觉得老年人血压高点没事,这种错误观点导致一些老年人对自身高血压不够重视,延误治疗。


事实上,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并无年龄划分,非同日3次测量,只要收缩压≥140mmHg和/或舒张压≥90mmHg就属于高血压,而高血压会对心脑血管造成危害,需要尽早干预。



02

血压高低全凭自我感觉


虽说高血压症状与血压高低存在一定关联,但两者并不完全一致,有些患者尽管血压很高,但因为病程较长,患者已经逐渐适应了,症状反倒不太明显;相反,有些患者虽然血压只是轻度升高,症状却非常明显。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对高血压的耐受性不同,因此,单凭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高低并不可靠,血压高不高还是要以血压计的测量结果为准。


正确的做法是每周至少选择两天,测量早晨、下午及晚上的血压,以此作为评估患者血压高低及调整药量的依据。



03

降压药有副作用,能不吃就不吃


由于惧怕药物的副作用,有些高血压患者非常抵触用药。事实上,国家批准使用的降压药物总体上都是比较安全的,虽然也有一些副作用,但只要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,这些副作用是完全可控甚至可以避免的。与长期高血压的严重危害相比,降压药物的副作用微不足道,患者大可不必因噎废食。



04

降压药轻易别用,吃上就停不下了


降压药不存在依赖性,也不是用上就绝对不能停,有些轻度高血压患者(尤其是体形肥胖者),通过严格的生活干预(低盐、减重、运动等)就可以把血压控制好,降压药可以逐渐减量甚至完全停掉。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之所以用药之后停不下来,都是因为病情的缘故,是自身病情的需要,而不是因为药物依赖。



05

降压药尽量别早用,就怕将来不管用了


很多年轻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,老是一拖再拖不愿意用药,担心过早吃药会产生抗药性,以后疗效会越来越差,这种担心纯属多余。


高血压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加重动脉硬化,损伤心、脑、肾等靶器官,越是早期控制高血压,对保护心脑血管,预防并发症效果越好。等到出现脏器损害时再用药,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,治疗价值大打折扣。



06

没有症状,就不必吃药



没有症状不代表血压正常,其实,无症状高血压往往更凶险。只要患者血压高,无论有没有症状,都需要尽早干预。一般来说,高血压未经治疗,3~5年后肯定会造成心、脑、肾、眼等靶器官损害,控制血压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减轻不适症状,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护心、脑、肾、眼等靶器官免受损害,减少心肌梗死、脑卒中、肾功能衰竭的发生风险。



07

血压降下来,就可以停药



有些高血压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,血压降至正常后就把药停了,结果血压反弹,不得不再次加用降压药物。如此用用停停,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,而且由于血压大幅波动,还会导致心、脑、肾等并发症(如脑出血、肾功能衰竭等)。


患者血压正常,并不说明高血压被治愈了,而是药物控制的结果,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,寻找一个合适的维持量长期维持,切不可贸然停药。当然,也有少数轻症高血压患者可以停药,依靠生活方式干预把血压维持正常,停药期间一定要注意监测血压,一旦病情出现反复,及时加用降压药。



08

降压药用久了会耐药,隔几年就得换药



有些患者担心一种药物用久了会产生耐药性,于是服用一段时间后就自行更换药物,这其实是没有道理的,而且很容易导致血压波动。我们说,一种药物如果在使用过程中疗效和安全性都很好,就没必要更换。


有些患者用药几年之后感觉效果不如从前,很可能是由于自身病情起了变化(如体重增加、情绪波动、年龄增大等)、天气变冷,或是药物用法、用量不当,而不是耐药所致。遇到这种情况,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调整药量或更换药物。



09

开始不能用“好药”,以免病情严重时无药可用



首先,降压药物没有好坏之分,只有适合和不适合之分,目前指南推荐的降压药物都是安全有效的,均可使用;其次,降压药物也没有耐药一说,药物疗效并不会随服药时间的延长而减弱。


当然,如果不考虑费用问题,一天只需服一次、对心脑肾具有确切保护作用的长效降压药物相对要好一些,患者治疗依从性更高。



10

降压药物使用不当


研究表明,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在清晨醒后升幅最大(“晨峰现象”),中午以后血压会自行下降。这种血压变化规律使得高血压患者容易在早晨和夜间发生脑卒中(上午容易发生脑出血,而夜间则容易发生脑血栓)。有些高血压患者采取每日睡前一次性服用降压药;还有些患者采取同一剂量、每日三次服用,而且早晨用药时间较迟。这两种用药方法都没考虑到患者血压变化的规律,其结果往往是上午的血压控制不理想,而下午和夜间的血压偏低。


正确的做法是:选择每日一次的长效降压药物,在晨起时服用;如果服的是一日三次的短效降压药物,早晨的药量应比晚上的药量大一些,而且尽量早用,这样方可有效地控制上午的血压高峰,减少血压波动,有效预防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。



11

一味加大剂量,忽视联合用药



一般说来,单用一种降压药物,可使血压降低10~20mmHg。如果一种药物足剂量使用不能将血压控制良好,就应及时联用其他种类的降压药,而不是一味地增加用药剂量。这样,一方面可以发挥不同种类降压药之间的协同作用,增强降压效果,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增加药物剂量可能带来的副作用。对于血压很高的患者(BP≥160/100mmHg),从一开始治疗,就可以将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降压药物联用。



12

靠输液治疗高血压



静脉应用降压药的好处是起效快、降压效果显著,但药效维持时间短暂,而且输液本身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,因此,临床主要用于高血压急症(如高血压危象、高血压脑病等)的抢救。一般情况下,高血压患者应选择长期服用口服药物治疗。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,需要长期治疗,患者不可能天天靠输液治疗高血压,既不安全,也不会有诸如“软化血管”“清除血管垃圾”的功效。



13

东施效颦,别人吃啥我吃啥



降压药物的使用需要因人而异、个体化用药,由于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不同,因而治疗方案也不一样。例如,多数患者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(ACEI)效果很好且无任何不适,少数患者可能因严重干咳而无法耐受;再比如,有些患者单用或联合用利尿剂后降压效果很好,但痛风患者服用利尿剂后却可能因血尿酸升高而诱发痛风。


此外,同样一种药物,不同患者所需剂量不同,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所需剂量也不一样。所以患者一定要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用药。切勿东施效颦,盲目跟风,自行购药。



14

重治疗,轻监测


现实生活中,许多高血压患者长期埋头吃药,却很少监测血压,错误地认为只要吃上药就高枕无忧了,这种观点要不得。患者在使用降压药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监测血压,否则,血压控制的好不好?需不需要调整药物?都一概不知,没有监测的治疗是盲目的甚至是无效的治疗。



15

血压控制目标一刀切


血压的控制目标并不是一刀切的,不同的年龄,控制的目标并不一样。如果不顾年龄及患者的具体情况,一概要求血压降到“正常”水平,有时反而得不偿失。特别是老年人,不可过度降低血压,否则有可能导致心、脑、肾等脏器的供血不足。


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(2020版)指出,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分为:一般高血压患者,血压降至140/90mmHg以下;合并糖尿病、冠心病、心力衰竭、慢性肾脏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,如能耐受,应降至130/80mmHg以下;老年高血压患者,血压控制在150/90mmHg就可以了。



16

血压降得越快、越低越好



血压并非降得越快、越低就越好,因为血压下降过快、过低,不但会使患者出现头晕、乏力等脑供血不足症状,还极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(即脑血栓),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老年人。因为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,正常或略高的血压更有利于心、脑、肾的血液供应,如果降压过于严格,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血液供应。因此,除非是高血压急症,控制血压一定要循序渐进,不宜过快过低。



17

降压光靠药物,不注重改变生活方式


导致高血压的因素众多,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其中的重要原因。因此,治疗上除了选择适当的降压药物以外,还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,包括低盐低脂饮食、戒烟限酒、适度运动,避免情绪激动,保证充足睡眠,肥胖者应减轻体重等等。事实上,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,单纯依靠生活方式干预,就可能使血压控制正常。



18

用保健品代替降压药


很多老年人听信广告宣传,选择用保健品来降血压。实事求是地讲,保健食品大多不具备确切的降压作用,有的即使有降压效果也十分有限,充其量只是起个辅助作用,切勿用保健品来替代降压药物。至于市场上销售的降压枕头、降压手表、降压鞋垫等就更不靠谱了。



19

高血压不明原因突然正常了,说明自愈了



这可能是由疾病导致的“血压正常”。由高血压造成明显的心脏损伤,会使心脏没有“力气”泵出更多的血液,心输出量下降造成的低血压,会造成脑、肾以及心脏本身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输不足,这种情况比高血压还要危险。



20

所有高血压目前都不能彻底根治



高血压分为“原发性”和“继发性”两大类,绝大多数(占95%)高血压都属于“原发性高血压”,其病因不明,现阶段只能控制,不能根治。少数(占5%)高血压属于“继发性高血压”,其病因明确,常常是由某些特定疾病(如嗜铬细胞瘤、甲亢等)引起,通过治疗原发病,高血压有望得到彻底治愈。


高血压一旦确诊,往往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治疗。在这个过程中,要树立科学理念,坚持生活方式干预与药物治疗并重,做好血压及病情监测,以确保血压长期控制达标。


作者:王建华 主任医师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

编辑&排版:医脉通心血管

本文经作者授权山东省科学养生协会发布,原文出处为医脉通心血管发布,本文仅做公益科普宣传,不用于商业用途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