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注册 退出
糖尿病友,当心被“抑郁”纠缠——由歌手李玟因抑郁症离世想到的
栏目:养生科普 发布时间:2023-07-07
抑郁症常常被周围人误认为是“情绪不高”而被忽视,只有当病情发展到非常严重、出现自残、自杀倾向时,才引起人们的重视。歌手李玟的轻生离世再次向人们敲响了抑郁症的警钟。糖尿病患者也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,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危害比单独糖尿病,或单独抑郁症的危害要大的多,这两种疾病可以相互作用,彼此加重。“糖尿病”与“抑郁症”表面上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,其实,两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。糖尿病人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,临床

抑郁症常常被周围人误认为是“情绪不高”而被忽视,只有当病情发展到非常严重、出现自残、自杀倾向时,才引起人们的重视。歌手李玟的轻生离世再次向人们敲响了抑郁症的警钟。糖尿病患者也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,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危害比单独糖尿病,或单独抑郁症的危害要大的多,这两种疾病可以相互作用,彼此加重。


“糖尿病”与“抑郁症”表面上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,其实,两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。糖尿病人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,临床调查显示:糖尿病人群中抑郁症的患病率约为10%,比普通人群高2~3倍。抑郁症不仅给病人带来心理创伤,还会加剧患者的血糖波动。


一、情绪低落就是抑郁症吗?

 

抑郁,顾名思义就是心情不好、情绪低落,那么,“情绪低落”就是抑郁症吗?

 

答案是:未必。

 

事实上,每个人的心情都存在起伏波动,当一个人遭遇烦心事或工作生活压力较大时,难免会出现沮丧、难过、不开心等负面情绪,而当问题得到解决之后,低落的情绪会随之好转、消散。我们把这种短暂的、随着时间延长或通过自我调整可以恢复正常的情绪低落称为“抑郁情绪”,它属于正常的心理反应,而不是抑郁症。只有当患者的症状足够严重、持续时间足够长(两周以上),才考虑可能存在抑郁症。


二、如何判断是不是抑郁症?

 

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(两周以上)的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,其主要临床表现有:

 

1.情绪低落、沮丧、悲观,并且症状具有“朝重暮轻”的特点;

2.对啥都没兴趣,生活空虚,不愿意社交,常个人独处;

3.没有缘由地内疚和自责;

4.思维及反应迟钝,记忆力减退,学习及工作能力明显下降;

5.疲惫不堪,性欲减退;

6.睡眠障碍,入睡困难、容易早醒为其典型表现;

7.食欲减退,体重下降;

8.有自杀念头或倾向;

9.常常伴有心慌、胸闷、食欲不振、腹胀、头晕、头痛等躯体症状。

 

如果患者具备多条上述特征,持续时间超过两周,社会功能(学习、工作、社交等)受到严重影响,排除了器质性疾病(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),那么,抑郁症的诊断就基本可以确定了。

 

需要特别指出的是,有些抑郁症患者以躯体症状(如乏力、心悸、胸闷、头痛、纳差、便秘、失眠等)作为突出表现,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患者的精神症状,因此,很容易被忽视和漏诊,这种情况一定要引起医生及患者家属的注意。

三、糖尿病人缘何易得抑郁症?

 

抑郁症的产生非常复杂,一般认为是生理、心理及各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。糖尿病人之所以更容易得抑郁症,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:

 

首先,影响生活质量。糖尿病目前尚不能根治,作为一种终身病,患者需要长期控制饮食,往往需要终身服药或打胰岛素,给患者造成很大不便,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
 

其次,来自并发症的威胁。如果血糖控制不佳,患者在5~10年内可能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,这些并发症就像时刻悬在病人头上的一把利剑,让人产生悲观、恐惧、焦虑的情绪,给病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。

 

第三,经济负担重。长期治疗产生大量的医疗费用,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。

 

第四,缺乏社会支持。对病人歧视,工作就业受影响,家人理解支持不够,是导致病人抑郁的社会原因。


四、哪些糖尿病人更容易发生抑郁?

 

是否得抑郁症与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很大关系。有研究表明,性别、年龄、病程长短、并发症轻重等与糖尿病人抑郁症的发生率密切相关。


女性情绪波动更大,容易受到情绪的操控,罹患抑郁症的风险比男性高。中年人承担着来自家庭、社会、生活等各方面压力,抑郁症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段。同样,病程较长、并发症比较严重的糖尿病患者精神压力及经济压力更大,抑郁症的患病率更高。

 

五、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有哪些危害?

 

糖尿病与抑郁症相互作用、互为因果。

 

一方面,糖尿病给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,同时,来自并发症(如失明、截肢、尿毒症及心脑卒中等)的威胁使糖友背负沉重精神压力,进而导致神经内分泌紊乱及血糖升高;反过来,糖代谢紊乱又会影响病人的情绪,加重患者的抑郁状态。重度抑郁除了可致病情加重外,还可能导致自残、自杀等严重后果。因此,糖友的精神卫生问题,尤其抑郁症应引起高度重视。

 

六、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应如何治疗?

 

目前认为,糖尿病是一种心身疾病,心理因素对其发生、发展、疗效及预后均起重要作用。因此,对于糖尿病合并抑郁症,治疗上不可偏废,除了治疗糖尿病,还要积极治疗抑郁症,包括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。

 

通过认知行为疗法,帮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,澄清其对糖尿病的错误认知,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,消除患者悲观情绪和精神压力,社会各界要尽其所能为患者提供各种支持,减轻患者的后顾之忧。对症状严重的抑郁症患者,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抑郁药物,选择性5-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具有疗效好、不良反应小、耐受性好、服用方便等特点,是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一线用药,其代表药物有:舍曲林(左洛复)、氟西汀(百忧解)、帕罗西汀(赛乐特)等,抗抑郁药物一般早晨给药,这样可让患者一整天保持较好的状态。那种认为抑郁症只需要心理治疗、不必用抗抑郁药的观点是不对的。

 

抑郁症在糖尿病人群中并不少见,对患者身心健康危害极大,需要高度重视,系统治疗,治疗不光是医生的事情,同时也需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大力协作。


作者: 王建华 主任医师 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

编辑&排版:医脉通内分泌科

本文经作者授权山东省科学养生协会发布,原文出处为医脉通内分泌科发布,本文仅做公益科普宣传,不用于商业用途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。